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肝脏纤维化后,就陷入恐慌,认为自己离肝硬化只有一步之遥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,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虽有联系,但并非必然的“直通车”,及时干预甚至能实现逆转。
肝脏是人体再生能力极强的器官,当受到病毒、酒精、脂肪肝等因素损伤时,会启动修复机制,纤维组织便随之增生,形成肝纤维化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在临床观察中发现,肝纤维化是肝脏的“过渡状态”,此时正常肝组织尚未被完全破坏,只要找准病因并干预,纤维组织可逐渐降解,肝功能也能逐步恢复。
而肝硬化则是肝纤维化持续加重的结果。当纤维组织大量增生,替代正常肝组织,导致肝脏结构重组、形成假小叶,就发展成了肝硬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肝硬化属于不可逆的病理改变,会出现腹水、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,这也是两者最关键的区别。


导致肝纤维化的原因多样,除了乙肝、丙肝等病毒性肝炎,长期酗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、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,以及药物损伤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,都可能成为诱因。其中,脂肪肝引发的肝纤维化近年来呈上升趋势,却常因早期无症状被忽视。
预防肝纤维化进展,定期检查是关键。尤其是高危人群,应定期进行肝功能、肝脏弹性硬度检测等检查,早发现早干预。生活中要做到戒酒限酒、控制体重、均衡饮食,避免滥用伤肝药物。即使查出肝纤维化,也不必过度焦虑,遵循科学的干预方案,多数人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止向肝硬化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