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乙肝二对半检查报告中,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”是不少人会遇到的结果。看到“阳性”二字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我得了乙肝”,随之陷入焦虑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在整理检查报告时,经常会遇到因这个结果前来询问的人群,其实这是一个常见误区,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不等同于患上乙肝。
要弄清这个问题,首先得明白乙肝表面抗原的含义。它是乙肝病毒外壳上的一种蛋白质,阳性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“外壳”,提示曾经或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,但不能直接判断病毒是否在复制、是否对肝脏造成损伤,而“得了乙肝”的核心是病毒活跃复制引发肝脏炎症。


临床中,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。一种是“乙肝病毒携带者”,这类人群虽然表面抗原阳性,但肝功能正常,乙肝病毒DNA检测为阴性,病毒处于休眠状态,没有引发肝脏炎症,也就不算真正患上乙肝,只需定期监测即可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的数据显示,这类携带者在表面抗原阳性人群中占比不低。
另一种情况才是真正的乙肝患者,除了表面抗原阳性,还会伴随乙肝e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,同时肝功能出现异常,说明病毒正在复制并损伤肝脏。可见,判断是否患病,不能只看表面抗原这一项指标。
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醒,若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,无需过度恐慌,应进一步完善肝功能、乙肝病毒DNA、肝脏影像学等检查,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。日常生活中,要保持规律作息、避免饮酒,养成良好的养肝习惯。
总之,乙肝表面抗原阳性≠得了乙肝,这一误区曾让很多人虚惊一场。科学解读检查报告,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判断,才是正确面对的方式,定期监测和健康养护则能为肝脏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