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
地址
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20号(营业时间7:00-18:00)
咨询
电话:0351-7087676
查出脾大先别慌!它和肝脏的这层 “隐藏关联”,很多人没发现
来源:太原龙城中医医院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1:17:12

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体检时查出 “脾大”,不少人会立刻慌了神,担心是严重疾病,却很少有人知道,脾大常常和肝脏健康存在 “隐藏关联”—— 很多时候,脾大不是脾脏本身出了大问题,而是肝脏病变的 “信号传递者”。了解这层关联,才能理性看待脾大,避免盲目焦虑,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。

首先要明确,脾脏和肝脏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关系密切,肝脏病变常通过 “血液通道” 影响脾脏,导致脾大。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滤血器官,其血液主要通过 “门静脉” 回流到肝脏,再由肝脏汇入全身循环。当肝脏出现损伤或病变时,门静脉的血液回流会受到阻碍,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,血液淤积在脾脏内,使脾脏被动增大,这种因肝脏问题引发的脾大,在临床中占比超过 60%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“隐藏关联”。

微信图片_20250110170430.jpg

最常见的 “肝脾关联” 场景,是肝硬化引发的脾大。当肝脏因乙肝、丙肝、酒精性肝病等发展为肝硬化时,肝细胞大量坏死、纤维组织增生,会挤压肝脏内的血管,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,压力升高。门静脉压力升高后,脾脏的血液无法顺利回流到肝脏,只能在脾脏内堆积,使脾脏逐渐肿大 —— 早期脾大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仅在体检超声中发现;随着脾大加重,可能会出现脾脏功能亢进,导致血液中白细胞、血小板减少,增加感染、出血的风险。比如有肝硬化患者,体检时仅查出轻度脾大,未重视,后来因牙龈频繁出血复查,才发现血小板已明显降低,根源正是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和脾大。

除了肝硬化,其他肝脏问题也可能引发脾大,只是相对少见:比如重症肝炎发作时,肝细胞大量炎症、肿胀,会暂时阻塞门静脉血流,导致短期脾大;肝脏肿瘤若压迫门静脉或侵犯血管,也可能影响血液回流,引发脾大。这些情况虽不如肝硬化常见,但同样体现了 “脾大是肝脏问题信号” 的关联逻辑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脾大都与肝脏有关,感染、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脾大,但结合我国肝脏疾病高发的特点,查出脾大后,优先排查肝脏问题是更稳妥的做法。区分脾大是否与肝脏相关,可通过两项检查初步判断:一是肝功能检查,看肝脏合成、代谢功能是否异常;二是腹部超声或 CT,观察肝脏是否有肝硬化、炎症等病变,同时评估门静脉宽度,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。

查出脾大后,建议这样理性应对:先不要恐慌,及时完善肝功能、腹部超声检查,排查是否与肝脏相关;若确诊是肝脏问题引发的脾大,需重点关注肝脏原发病,比如肝硬化患者控制病因(戒酒、抗病毒)、改善生活习惯(清淡饮食、避免劳累),延缓肝脏病变进展,从而减轻门静脉高压,防止脾大进一步加重;若排除肝脏问题,再在指导下排查其他可能原因;定期复查(每 3-6 个月查腹部超声、血常规),监测脾大变化和肝脏情况,及时调整应对方案。

总之,查出脾大先别慌,它和肝脏的 “隐藏关联” 常被忽视。通过科学检查明确原因,针对性关注肝脏健康,才能既解决脾大问题,又守护整体健康,避免因忽视关联延误潜在肝脏疾病的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