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生活中,不少人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,难免会担心 “一起吃饭会不会被传染”,甚至因此刻意保持距离。但实际上,这种担忧大多源于对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误解,一起吃饭通常不会导致乙肝病毒感染,真相和很多人想的并不一样。
首先要明确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,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、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,并不包括日常普通接触。比如共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、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,或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亲密接触,才可能造成病毒传播;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分娩过程中,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可大幅降低风险。
至于一起吃饭,即使共用餐具,也很难构成乙肝病毒传播。一方面,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能力有限,且对普通消毒剂敏感,日常餐具清洗、高温消毒后,病毒很难残留;另一方面,健康人的口腔黏膜完整时,能形成有效屏障,即使少量病毒进入口腔,也会被唾液中的酶和免疫系统清除,无法引发感染。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,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、握手、拥抱等日常接触会导致传染。


刻意疏远乙肝病毒携带者,不仅没有必要,还可能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。相反,以正常心态相处,同时做好科学防护,才是正确的做法。对健康人群而言,最有效的防护方式是接种乙肝疫苗,通过规范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(HBsAb),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;若已接种疫苗,可定期复查抗体滴度,确保保护力充足。
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,日常需注意避免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,在有皮肤破损或出血时做好防护,避免病毒通过血液意外传播给他人;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,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避免饮酒、熬夜等伤肝行为,维护自身肝脏健康。
总之,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,无需过度恐慌或刻意疏远。了解科学的传播途径,做好自身防护,以包容心态对待身边的乙肝病毒携带者,才是守护健康的正确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