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肝硬化患者的饮食,很多人会说 “要严格禁盐,吃盐会加重腹水”,甚至有些患者因此完全不吃盐,结果却出现乏力、头晕等不适。实际上,肝硬化患者并非不能吃盐,完全禁盐反而会给肝脏和身体带来额外伤害,饮食调理的关键在于 “科学控盐”,而非 “一刀切” 式禁盐。太原龙城中医医院从科普角度,为大家厘清肝硬化患者的盐摄入问题。
首先要明确:肝硬化患者不能完全不吃盐。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其中钠离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 —— 它能调节体液平衡、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,对心脏跳动、血压稳定也至关重要。肝硬化患者若完全禁盐,会导致体内钠离子严重缺乏,引发 “低钠血症”:轻者出现乏力、头晕、恶心、食欲下降,重者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,影响心脏功能,甚至加重肝脏代谢负担。更关键的是,低钠血症还可能引发腹水消退困难,与 “禁盐防腹水” 的初衷背道而驰,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。


之所以会有 “禁盐” 的误区,是因为肝硬化患者(尤其是合并腹水的患者)肾脏排钠能力下降,过量吃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,进而加重水液堆积,使腹水增多或难以消退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禁盐,而是要根据病情 “适量控盐”—— 这就是肝硬化患者盐摄入的关键所在。
具体来说,“科学控盐” 需根据病情阶段调整:
对于无腹水、肝功能相对稳定的肝硬化患者,无需严格限盐,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左右即可(约一啤酒瓶盖的量),日常烹饪时少放酱油、味精等含钠调味品,避免腌制食品(如咸菜、腊肉),但无需完全不吃盐;
对于合并轻度腹水的患者,需适当减少盐摄入,每天控制在 2-3 克,烹饪时可用醋、柠檬汁、香料等替代部分盐调味,同时避免食用加工食品(如方便面、零食),这些食品中往往含有 “隐形盐”;
对于腹水严重的患者,需在专业指导下严格控盐,每天盐摄入量可能需控制在 1-2 克,但仍需定期监测电解质,避免出现低钠血症,待腹水消退后再逐步调整盐摄入。
除了控制盐的总量,肝硬化患者还需注意 “避免隐形盐”—— 很多看似不咸的食物,如面包、饼干、番茄酱、豆瓣酱等,其实含有不少钠,购买时需查看食品标签,选择钠含量较低的产品;烹饪时尽量清淡,少用红烧、卤制等方式,多采用蒸、煮、炖,减少盐和含钠调味品的使用。
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示,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调理需 “个体化”,不能盲目遵循 “禁盐” 说法。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电解质、肝功能,根据病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盐摄入,既避免过量吃盐加重病情,也防止完全禁盐引发新的健康问题,通过科学饮食助力病情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