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:生活中偶尔发现皮肤比平时黄一点,或眼白(巩膜)颜色变深,很多人会以为是 “没休息好”“吃太多胡萝卜”,没往肝脏健康上联想。但实际上,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 “小异常”,可能是肝脏在悄悄 “求救”—— 尤其是当它们同时出现或持续不消退时,往往提示肝脏代谢功能出了问题,需及时关注。
要理解这两个 “小异常” 的意义,先得清楚胆红素的代谢过程:人体红细胞衰老后会产生胆红素,正常情况下,胆红素会先进入肝脏,在肝细胞内完成 “加工”,再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体外,少量通过尿液排出,此时皮肤和眼白不会出现发黄。但当肝细胞受损(如肝炎、脂肪肝加重、肝硬化早期)时,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,未被加工的胆红素会滞留在血液中,随血液流到全身,就会让皮肤、眼白呈现黄色,这种情况被称为 “黄疸”,也是肝脏发出的典型 “求救信号”。


皮肤发黄、眼白变深的 “异常”,和普通肤色变化有明显区别:若是吃太多胡萝卜、南瓜等含胡萝卜素的食物,只会导致手掌、脚掌发黄,眼白不会变深,停止食用后几天就会消退;而肝脏问题引发的发黄,会波及面部、躯干等全身皮肤,且眼白会明显变深(从白色转为淡黄色、深黄色),同时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变深(像浓茶色),这是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增多的表现,也是肝脏 “求救” 的辅助信号。
很多人忽视这两个 “小异常”,是觉得 “不痛不痒就没事”,却不知这种黄疸多提示肝脏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。比如轻度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时,肝细胞出现炎症,胆红素代谢受阻,会引发轻度黄疸;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活跃复制,损伤肝细胞,也可能出现皮肤、眼白发黄。这些情况下,若不及时干预,肝细胞损伤会进一步加重,甚至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肝脏问题,错过最佳调理时机。
不过,并非所有皮肤发黄、眼白变深都是肝脏问题导致,胆道梗阻(如胆结石、胆管炎症)也可能影响胆汁排泄,让胆红素反流入血,引发黄疸。但无论是肝脏问题还是胆道问题,都与肝胆系统功能异常相关,需通过检查(如肝功能、肝脏超声、胆红素分类检测)明确原因,才能针对性处理。
需要强调的是,肝脏 “求救” 时的黄疸多是轻度的,颜色不会突然变得很深,容易被忽视。若发现皮肤、眼白颜色持续 3 天以上没有消退,或逐渐加深,即使没有乏力、肝区不适等症状,也建议及时检查,明确是否存在肝胆问题。多数情况下,早期发现并干预,通过调整生活方式(如戒酒、清淡饮食、规律作息)或针对性调理,肝胆功能能逐步恢复,皮肤、眼白颜色也会随之消退。
总之,皮肤发黄、眼白变深不是 “小问题”,可能是肝在 “求救”。重视这些细微异常,及时排查原因,才能守护肝胆健康,避免潜在风险发展。